苏轼书法真迹?期高人解我惑 /刘以林
来源: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5-01-19 16:17:02
今日,腊月十九,苏轼诞辰,轼兄988岁矣。轼所造之精神山,巍巍乎存世,其元丰五年,有《前赤壁赋》《寒食帖》;元丰六年,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七年,有《楚颂帖》——此帖比“历史第三行书”《寒食帖》有过之而无不及,吾26年前偶得之,四尺,帖间清风四溢,锐力嚣张,玉润摄人,视之若苏轼在侧也。然遍搜网络,询方家,不见一模一样者有二也。期高人解我惑。
2024.1.18 / 农历甲辰腊月十九
苏轼书法作品:
作品内容:“栽至易得,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颂,吾园若成,当作一亭,名之曰楚颂。元丰七年十月二日,东坡居士轼书”
苏轼《楚颂帖》:“吾来阳羡(宜兴),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王逸少云,我卒当以乐死,殆非虚言。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颂》,吾园若成,当作一亭,名之曰楚颂。元丰七年十月二日。“
附记:
苏轼在书法上是“宋四大家”之一,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人们对苏字的重视与日俱增,觅藏苏字成了历代文人、书法家、收藏家的一大嗜好,对苏字的研究更成了人们对中国文化发展历史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元丰七年,48岁的苏轼奉旨改移汝州。热爱自然的苏轼希望能够结束漂泊的生活,江南美丽富饶的土地、温和湿润的气候让他留恋不已。宜兴地处清波碧浪的太湖湖畔,出产甜美的柑橘,东坡在此买下田地,又开始设计一个柑橘园的蓝图。写下了著名的《楚颂帖》。可惜此帖无论真迹、刻帖、临仿本均未流传下来,大多苏书碑帖更无提及,仅据对苏字有着最广泛、深入研究的《苏轼法书字典》中有关于此帖的详细介绍,而其最终的结论便也是无论清内府、或“碑帖杨”、或日本《书道全集》中所收《楚颂帖》均无法证实其为真迹。苏轼《楚颂帖》的真实面貌在今日已成了一个历史之迷——
以下只是流传的苏轼《楚颂帖》书法作品:
苏轼《前赤壁赋》:
苏轼《寒食帖》: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刘以林,中国当代作家、艺术家、旅行家、行修者,曾周游中国、周游世界。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创作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现居北京之北深山中,进行跨界艺术创作。出版有诗集《自己的王》《大匠之歌》等六部,周游中国记《开车走中国》、周游世界记《运行之美》,散文集《人生六悟》《山居格调》等多部,小说集《一个人的极限》等多种,佛学作品《佛教一百句》等多部,建筑作品《好望山庄》和《巨石小屋》等多座;现有雕塑、油画、钢笔画和国画水墨四大门类,作品近4万件,自2016年起开始在欧美国家展出,并在国内建有多家雕塑园区。长期为《读书》等杂志插图。被中国学界誉为最具价值的神奇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