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落,萧声停,一溪春水流尽,我仍是读不懂黄药师。
这样一个出尘般卓绝的人,在爱上着墨不多的冯蘅以后,深情便如磐石,丝毫没有转移。记得在《神雕侠侣》里,彼时黄药师已经年暮。杨过想起在桃花岛小斋中见到的一副对联:“春蚕到死丝方尽 烛炬成灰泪始干”,那是两句唐诗, 黄药师思念亡妻,写了挂在房内.....
还有一回我更是记得分明,黄药师拉着郭襄的手,黯然道:“真像。”黄蓉知他又想起了亡妻,说郭襄生的像她外婆 年轻时,怕勾起他心事 就不接口。
颇多感慨,无从出口。想必冯蘅在他心里,丝毫没有因为岁月的洗礼而淡忘,反而历久弥新。或许对爱妻的死无法释怀,或许失去了以后才晓得她有多好。总之,冯蘅大概是黄药师余生唯一的执念。
落日余晖,红霞依旧。那时多潇洒,江海寄余生。
那么在冯蘅之前呢,还有一段似是而非的感情,便是梅超风了。谈不上是爱情,算是有点暧昧不清的师生情。黄药师救下了年少的梅超风,收她为徒,几年的朝夕相处,自然生出了感情。不过黄药师可能只是有一点喜欢吧,这份喜欢并不值得违背众人道德上的谴责,所以在后来黄药师对杨过非要与自己的师傅小龙女成亲而感到十分惊讶和欣赏。
梅超风15岁时说:师父,你功夫这样高,超风一辈子跟着你练,服侍你到一百岁,两百岁……’
黄药师摇头说:多谢你,你有这样的心就好了。
而不知何时起,有些情愫莫名其妙的就来了。黄药师一遍又一遍的写着欧阳修的那首词,想的该是梅超风了。东邪暮年收的关门弟子程瑛倾慕杨过,但是从未吐露心迹,只在照顾重伤杨过的时候,不停的在纸上写一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写完又撕,撕了又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十四五,闲抱琵琶寻。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唉,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这是他的心事,也是他的惆怅。他不愿别人得知,不愿被人撞破自己的难堪。所以,他震断了曲灵风的双腿,把他逐出了师门,也再不和梅超风,陈玄风说话,更不授他们武功了。
金庸在新版里还加了黄药师酒后的醉话:再没人胡说八道,说黄老邪想娶女弟子做老婆了罢?
我其实宁愿金庸不加这一句,过去的终究已经过去,可能是得不到吧,仍会有些遗憾。而这遗憾自然不能万古长青,万古长青的是以后。而黄药师啊,总是活在以前,所以总是,追悔莫及。年少时的梅超风只是一粒清爽的露珠,而冯蘅才是为你遮荫的荷叶啊,可惜她没有陪你走到最后。所以我执着的相信,黄药师的深情,是对亡妻最好的补偿,尽管往事如烟,仍旧缭绕你我之心。
今岁春来须爱惜,难得,须知花面不常红。
待得酒醒君不见。千片,不随流水即随风。
简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