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夷陵中学高一学生兰博文,凭借3D打印技术耗时一年,用2000多元零花钱和6块屏幕,自制了一款竖向外折叠屏手机“vivo X PILF”。这部手机外壳由3D打印机打造,元器件来自网购和家中淘汰的vivo手机,最终实现通话、上网等基础功能。其创意源于发现市场上缺乏竖向外折叠机型,而成品被网友称为“饭卡包手机”,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

视频上传至B站后,播放量超400万,VIVO官方账号留言点赞:“太强了!小V期待更多神作。”班主任将作品推荐至学校视频号,鼓励其创新精神。网友惊叹:“我在他这个年纪只会折纸,少年自有少年强!”尽管兰博文成绩处于中下水平,但他从小热爱手工,曾制作军事模型,父母始终支持其兴趣。他坦言作品仍需优化屏幕耐用性,未来计划继续探索折叠屏技术。

这一事件引发教育反思: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不应被成绩定义。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我没有特殊天赋,只是对问题极度好奇。”兰博文的实践证明,青少年通过兴趣驱动的探索,同样能迸发改变世界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