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新高!截止2025年2月5日9:00,长达8天的春节档(1.28-2.4)轰轰烈烈落下帷幕。总票房高达95.1亿,总人次达到1.87亿,比2024年的80.16亿新增了18.6%,打破了春节档影史票房、春节档观影人次、单日票房和单日人次多项记录。
相比于前几年差距较小的“你好我好大家好”春节档市场,今年的口碑、票房可谓是断层式发展,形成了“一超一强三陪跑”格局。
赢家通吃,春节档内拿下了48.39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下文简称《哪吒2》)一骑绝尘,成为了仅凭两部就破100亿的系列IP(第一部50.35亿,第二部目前68.5亿),预测票房高达108.5亿,以一己之力拉高了中国电影票房天花板。
千年老二的《唐探1900》拿下了近22亿票房(目前近27亿);《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下文简称《封神2》)票房目前刚破10亿,远逊于第一部26亿+的成绩。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下文简称《射雕》)票房刚破6亿,其中3亿是粉丝的预售票房;春节档钉子户《熊出没・重启未来》由于观影用户画像和《哪吒2》大量重合,目前近6亿票房;耗资10亿的《蛟龙行动》赶上了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疲惫的桎梏期,票房仅3亿+,对博纳造成了巨大打击。
纵观近年来的春节档冠军,从《你好,李焕英》到《满江红》,从《热辣滚烫》再到《哪吒之魔童闹海》不难发现,家国大义的宏大叙事面上风光,强大的工业制作也必不可少,但基于剧作的情感共鸣仍然是核心力量。
如何扩大核心受众,将自来水扩展至为基本盘,并在空窗期不断给IP刷存在感,成为了主创们制造爆款的必修课。
两大铁三角激活市场
据kk观察,一部春节档电影想要取得高票房、高口碑,离不开从创作到宣发的两个“铁三角”。
首先是创作的铁三角:强类型,强制作,强情绪。
熟练的类型呈现依托于叙事节奏的把控和人物塑造;大制作依托于大IP带来的强影响力,但更仰赖与团队制作精品的信念;强情绪源于主创对于时代精神的感受和观众心流的把握。
《哪吒2》的成功是创作团队从剧本到制作的“死磕”换来的。《哪吒2》光剧本就花了2年时间,制作则用4000人耗时5年半,仅特效镜头就1948个(总镜头2427个),超过了《哪吒1》的全片的镜头数量(1800+)。
曾有头部平台提议将制作周期缩至 2 年,用 AI 生成 30% 特效镜头来降本增效,但主创团队却坚守品质,果断拒绝。
单是“海底妖兽穿越虚空裂口到陈塘关引战”一场戏集结了全国50多个特效公司攻克难关。为体现海妖被束缚,在设计中加入铁链元素,由于手绘效果差,制作团队就自研工具构建锁链路径,花近4个月打磨,最终打造出惊艳的海底妖族形象。
作为合格的产品经理,陈思诚创作主打一个跟风又听劝。陈思诚在《唐探3》因男凝和黄色笑话遭批后,旋即在《消失的她》打出了“陈思诚式女性主义”+“女同情节”的组合拳。
《唐探1900》更剔除了厌女糟粕,将喜剧、悬疑、动作类型巧妙糅合,从暗含民族伤痛的“唐人街起源”切入前作叙事,让系列IP除了热闹喜庆外也有了家国大义的厚重感,绝对值回票价。